

8月的A股市场本该是“热浪滚滚”,可不少上市公司却偏偏选择了降温。就在大家都在担心手里的股票会不会继续往下掉时,科创板芯片却玩起了“逆袭”。尤其是科创芯片50ETF(588750),连续两天吸金超2600万元,盘中涨幅超过2%,成分股东芯股份更是一骑绝尘,大涨19%。这一幕,不禁让人想问:到底是谁给了这块板儿这么大的底气?
答案其实很简单——全球半导体产业风云突变,中美科技摩擦再度升级。海外突然宣布对进口半导体征收高达100%的关税,这一招堪称釜底抽薪。不过有意思的是,如果企业把生产线搬回美国本土,那就啥都不收。这种政策看似是在保护自家企业,其实也等于在逼着全球供应链重新洗牌。而咱们中国的科技公司和资本市场,自然得见招拆招。
说到这里,就不得不提最近火出圈的砺算科技。他们发布了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GPU——7G100系列,从指令集、计算核心到软件栈,全都是自己家孩子。这意味着什么?过去我们造芯片总得买点国外IP授权,现在好了,人家的专利墙再高,也挡不住咱自个儿攀登。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,更是战略安全感的大提升。难怪华创证券直言,这次砺算的突破,是国产GPU真正意义上的里程碑。
当然,有技术还得有政策托底。今年国家大基金三期、地方专项资金、税收优惠……各种扶持政策接连落地。不光如此,各地政府还给人才开绿灯,让更多工程师安心扎根搞研发。据SEMI数据,中国本土设备商份额从2020年的7%升到了2024年的19%,验证周期也从24个月缩短到14个月。换句话说,以前别人做一年,我们要做两年;现在只差俩月,说不定明年还能反超。
AI需求也是推波助澜的一把好手。无论你用不用ChatGPT,但你肯定发现各路互联网巨头都在加码AI投入。从扩建数据中心,到疯狂采购AI服务器,再到布局新一代云服务,每一家财报里都是资本支出的暴增。有机构预测,到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将破1500亿美元,而到了2027年,这个数字甚至能飙升至4000亿美元。如果这些钱能流进中国自己的产业链,那才叫真香!
再看看基本面,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长17%,国内相关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上涨15.1%。而科创芯片50ETF跟踪指数第一季度净利润增速直接干到了70%,全年预期更是97%以上,把同行远远甩在身后。如果说去年还有人怀疑“中国制造”能不能站稳脚跟,今年的数据已经用事实打脸质疑者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高成长、高弹性固然诱人,但风险同样不可小觑。一方面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,另一方面行业自身周期波动也很剧烈。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不妨借道像科创芯片50ETF这样的工具型产品,用“小钱试水”,既分散风险,又能紧跟行业风口。当然啦,该赚的钱要赚,该防守的时候别贪心,“低门槛、高效率”才是真正适合大众理财的新思路。
最后小编想问:面对国产替代和国际竞争双重压力,你觉得我们的科技创新究竟靠谁来守护?资本热情过后,是不是每个人都该为核心技术添一把柴?对待这个问题你怎么看?
下一篇:没有了